广东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12月4日。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共134名委员,其中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周国平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仓焕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黄咏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冯军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蔡敬宙主任医师、云浮市人民医院王维民主任医师等5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杨路当选为秘书长。专委会挂靠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由该院提供办公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针、灸、药,作为古代治病的三种主要手段,为我国的历代医家所重视,他们在临床中十分注重针灸与药物的结合。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之说。2015年8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在2015年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上也提出“要针药结合、针灸结合,充分发挥针灸临床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便于推广、适用范围广泛的优势,探索改革以针灸科为单元的基本服务模式”。目前临床上针药结合的方式更为多样,包括针灸与中药的结合、针灸与西药的结合,药物与经络腧穴的结合等。因为针灸防治疾病,主要是通过对人体的调节作用而实现,这种调节一般只在生理范围之内,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配合适当的药物,针药结合就可弥补单纯针灸调节的不足。合理的针药结合,能使二者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叠加放大,并能有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所以说针药结合是针灸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结合了针灸与药物的双重优势,拓宽了针灸治疗的病种,使针灸涉足到更多更新的领域。针灸与药物结合的规律也是目前医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发现和拓展针药结合的适应症,探索各类病症的针灸增效药物,找到各种因素之间最佳的结合方式,制定针药结合的具体措施,对提高针灸疗效,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药结合专委会成立以来,围绕针药结合这一核心,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1、推进我省针药结合专业学术活动,举办及承办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班等项目;2、开展科学研究,承担针药结合领域的专业科研课题;3、促进针药结合诊疗模式在省内的临床应用及规范化发展;4、组织针药结合的科普宣传活动,促进针药结合诊疗模式在社会的应用推广;5、加强我省针药结合诊疗模式的人才培养和互动交流,为医务人员及热心人士提供良好的服务及信息交流平台。

今后,本专委会将继续团结我省广大运用针药结合诊疗的医务工作者,提升针药结合诊疗模式的学术和科研水平,推动针药结合的临床应用和社会普及,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功效自己的一分力量。

广东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成员

主任委员

周国平

副主任委员

赵仓焕 冯 军 黄 泳 蔡敬宙 王维明

秘书长

杨路

常委

洪建云 赵益业 洪 冰 毛庆友 周昭辉 李湘力 燕 军 杞锦政

张 梁 杨晓东 吴二虎 黄奕昆 何采辉 余志辉 杨丽霞 张新斐

杨水清 吴 蒙 白艳甫 胡翀妮 王雪林 徐 述 陶红星 陈 栎

陈俊琦 严 冰 陈秋生 陈建福 黄金良 杨联胜 张婉容 曾凡球

宋卫平 王学东 杨 路 刘初容

委员

何洪洲 魏新华 庄育萱 谢宇锋 连纪伟 罗燕君 王玉玲 叶康杰

薛 丹 梁萱卿 谭俊健 秦艳霞 罗国超 胡静怡 蔡晓敏 李 良

叶伟斌 林秋虹 邓振兴 全 科 钟燕斌 仲 茜 邹震宇 佘奕钿

莫再兴 林良敏 蔡龙秋 叶静燕 黄国华 李绵莎 叶丽萍 贾 琪

陈 佳 莫昊风 张良峰 王玉妹 李文英 詹 杰 黄 晔 魏林林

崔 星 彭志华 郑盛惠 王建莉 赖东建 罗广云 陈昌宝 陈戴荣

柳 涛 赵敏清 江晓宇 陈亮波 甄尔传 梁海燕 莫贤晓 黎璐茜

周丹凤 梁鲁波 莫昊风 卿培武 冷情英 梁木荣 黄婷敏 施经伟

张 田 陆泳杰 区 薇 区颖仪 廖建琼 马军杰 任英杰 李 峰

罗 荣 罗晓君 黎 明 陈月荣 邹志明 陈红梅 詹珠莲 钟广恩

陈 凤 许秀洪 陈 莹 陈震益 黄靖宇 胡晓英 陈奕雄 田新发

汪崇琦 杨卫华 马梓峰 孙若珂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