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隔姜灸,温阳祛寒邪

 

微信号

功能介绍

收录于话题

隔姜灸,始载于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操作简单,温经散寒, 对于各种风寒湿邪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中心的特色疗法之一。针法专委会主任委员王澍欣教授及委员李虹竹医生,对该疗法进行了详细讲解。

【原料】新鲜老姜两块,陈年艾绒

【操作方法】

1.将老姜切片,厚度约0.3-0.6cm,横截面尽量切大一点,然后在姜片上刺几个小洞有利于艾灸的渗透作用。

图片

2.先在施灸部位涂一层薄薄的跌打万花油,将姜片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绒做成圆锥形艾柱放在姜片上,艾绒需捏实,底宽顶窄为佳,用线香点燃艾柱顶部,待艾绒燃尽后再放置艾绒反复施灸,姜片可视情况更换,如感觉烫时可抬高姜片悬灸或更换艾绒,以免发生烫伤。隔姜灸结束再在施灸部位涂上一层万花油。

图片

图片

3.每穴可灸3-9壮(每灸完1个艾柱为1壮),每次约10-30min。

图片

【功效】姜具有温胃散寒的作用,艾灸有温中健脾、温通经络,再通过穴位传导,温经散寒,纠正虚寒体质,对各种风寒湿邪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常用选穴】

1、祛湿散寒:丰隆、足三里、中脘、曲池,等

2、健脾壮阳:足三里、命门,等

3、暖宫驻颜:关元、气海,等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中心,隔姜灸我们会对如外感的风寒感冒、恶心、呕吐、呃逆,或各种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局部肌肉疼痛,以及膝关节、踝关节肿痛以及阳虚体质的病人采用隔姜灸进行治疗。隔姜灸是广受病人喜爱的特色疗法之一。

【温馨提示 】

1.隔姜灸后需饮温开水一杯,三小时内不要洗澡,避风寒,清淡饮食,勿食辛燥之品。

2.发烧、有开放性伤口、对姜或者灸过敏、有湿热症状的人(口干、口苦,舌苔黄腻)不宜施灸。